新闻中心

走进华芯 || 行业千万条,前景第一条,择业不选好,亲人两行泪

加快人工智能“落地开花”



加快人工智能“落地开花”——工信部积极办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典型标志。其中,最关键动力源自智能技术的突破。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针对发展智能产业,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这一年,政府部门如何积极办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加快人工智能“落地开花”?

  新春刚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的办公桌上就堆起了一个个牛皮纸袋和文件夹。刘多说,这里面装的是她去年以来所提关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建议,自己进行的调研情况以及政府部门相关回复。梳理这些既是为了跟进相关部委的承诺是否落到实处,也为今年两会的建议做个准备。

  去年,刘多提出的三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建议,得到了工信部等部门的专门回复。这些建议不仅推动《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其中一些表述更写进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也在去年开展了人工智能创新揭榜等活动,征集遴选一批创新主体,让技术更好应用于产业。”刘多说。

  罗文表示,有基础、有实力的科技企业要牵头推进行业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建设,让技术走出象牙塔。 

  工信部部长苗圩说,去年,工信部共承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建议772件,承接全国政协委员提案382件。工信部领导多次带队深入走访交流,推动民主协商,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  在此基础上,工信部将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确定的重点督办件、代表或委员多次提出事项、人民群众期盼关注的事项等列为办理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吸纳各界智慧,推动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就是其中之一。  围绕于此,工信部会同各相关部门研究,积极采纳意见建议,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并开展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深入各地调研,确保建议高质量“落地”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围绕办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建议提案,工信部相关负责同志分别带队赴多地开展调研,与代表和委员面对面交换办理意见,登门拜访、邀请座谈和调研等当面沟通240人次,电话、短信、书信等沟通1088人次。

  加强跟踪问效,加快人工智能“落地开花”

  苗圩说,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强同代表委员的联系,不断拓宽沟通渠道,坚持办理质量、服务质量同向发力。尤其是要加强跟踪问效,将每年答复中已制定解决措施或列入工作计划的事项,汇总梳理、建立台账、跟踪进展,推动落实到位。

  具体到人工智能领域,苗圩提出,今年将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研制推广国家智能制造标准。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推行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挂帅”机制。

“要把创新摆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苗圩说,工信部将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融合作,拓宽技术和应用交流,加快推动产业发展。




1545987319601084.jpg




  华芯技研作为一家具有19年研发经验的高科技公司,必:义不容辞的坚持发展人工智能,让AI深度学习与我们的产品相融合,为人们未来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与保障。

  华芯将牵头推进智能领域的发展,让技术走出象牙塔,确保人工智能的高质量落地。

就发展前景来看,人工智能将会是未来红利最多、前景最广、发展空间最大的产业,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



上一篇:走进华芯 || 透视新一代人工智能:AI如何改变未来?智能寒武纪即将爆发?

下一篇:走进华芯 || 用行动感染,用产品造福,华芯技研砥砺前行